有个研究青年文化的朋友,正经的赚钱营生是从事相关方面的咨询服务。早年他发现,用花臂在客户面前打开贴满粘纸的电脑有助于推进业务,增强自己在客户心目中“青年文化代言人”的形象。慢慢这招的效果弱了,一个是这么干的人多了,他这一款的类型泛滥。另外客户也已见多识广,明白个人形象和业务水平之间不一定是强关联。
一种人设开始时是原创,随着大家都发觉好用,纷纷模仿后成为某种标准引发更多仿效,在青年文化中尤其常见。同样的,yyds,yygq,绝绝子,emo等表达情绪的缩写,因其多场景适用,有圈子文化的融入感,简洁中透着小可爱的适度表达,也都得到过一时泛滥的高光时刻。
青年容易被类型化的事物吸引,通过模仿和学习寻找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,用听的音乐、看的电影、读的书、去的地方寻找同类,是天性。最早BBS、后来的...
展开阅读全文